商品详情

现代雕塑的变迁

售价:¥39.00

市场价格:¥78.00

满减:满100元减20元

销量:已售0件,仅剩100件

选择: 规格

1111中国民族文化商城

  • 商品介绍

现代雕塑的变迁


本书由美国当代重要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罗莎琳•克劳斯发表于1977年。作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将当时“法国理论”的新思想引入现代雕塑讨论的著作之一,克劳斯以深刻犀利的洞察力和过人的勇气冲破了由格林伯格主导的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体系,借用结构主义、现象学和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观点阐释现代雕塑,重新梳理了从罗丹开始,途经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杜尚、布朗库西、超现实主义、摩尔、赫普沃斯、史密斯、卡罗、动态艺术、偶发艺术,直至极简主义的现代雕塑变迁之路,被视为20世纪美国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

作 者:[美]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E. Krauss)

译 者:柯乔  吴彦

责 编:张宇 陈徯

出 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地 址:北京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100013)

发 行:010-64211754  84250639

印 刷: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16k  787 mm× 1092 mm

印 张:21

字 数:148千

版 次:2017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22-0887-2

定 价:78.00元


著者简介

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E. Krauss)

   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批评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有《前卫原创与其他现代主义神话》、《视觉无意识》、《北海之旅:后媒介时代的艺术》等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由美国当代重要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罗莎琳•克劳斯发表于1977年。作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将当时“法国理论”的新思想引入现代雕塑讨论的著作之一,克劳斯以深刻犀利的洞察力和过人的勇气冲破了由格林伯格主导的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体系,借用结构主义、现象学和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观点阐释现代雕塑,重新梳理了从罗丹开始,途经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杜尚、布朗库西、超现实主义、摩尔、赫普沃斯、史密斯、卡罗、动态艺术、偶发艺术,直至极简主义的现代雕塑变迁之路,被视为20世纪美国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


《变迁》的成功与它经久不衰的相关性,使之成为克劳斯远见的一座丰碑。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书中所及的范式变化。——柯乔,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艺术系终身教授

作为批评家和理论家,克劳斯使自己面对的是最复杂的挑战。——美国《出版人周刊》

克劳斯的书毫无疑问是它的主题中最精湛的。——《美国艺术》杂志


目录

致谢 xi

总序 xiii

中文版前言 xv

导言 1

第一章 叙事性时间:《地狱之门》的课题 7

第二章 分析型空间: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 40

第三章 现成品形式:杜尚与布朗库西 70

第四章 游戏方案:超现实主义的规约 105

第五章 坦克图腾:焊制的形像 149

第六章 机械芭蕾:光,运动,剧场 204

第七章 双重否定:雕塑的新语构 248

作者介绍 295

参考文献 301

索引 307

序言选读

中文版前言

2015年秋天的各种机缘和巧合,让我们有了把罗莎琳•克劳斯的《现代雕塑的变迁》译成中文的想法。关键因素不外乎我认为定能胜任的翻译吴彦正好有空;永远乐观积极、斗志昂扬的隋建国计划出版一套以雕塑为主题的高质量的翻译丛书;再有,于凡向我发出邀请,希望在北京中央美院做一期讲座。就这样,借讲座的机会,我们从现代艺术史的角度介绍了这本书,将书中曾经的激进立场重新带回它的成文背景,同时也思考了艺术批评的翻译工作等一些更宽泛的问题。参加去年冬天这场讲座的观众热情慷慨,他们深入的提问和回应也是此次翻译的关键之一。

曾经有位朋友建议,应该在我们日常修习的反思中,加上两个的问题:“为什么是这个”,又“为什么是现在”。对此,我可以想出很多为什么现在翻译这本书的理由,然而,最重要,却也最无趣的一条就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做这件事。我有些惊讶,克劳斯之后的那些著作——那些更加偏重理论,读起来也更加费力的文章——有些已经被翻成了中文,但是这本书,可谓克劳斯的成名之作,也是她之后声望的基础,却还没有译本。于凡最近指出,当我在90年代第一次把这本书推荐给他时,所有的人都在关注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未来,没工夫考虑现代主义。或许现在终于有时间了。

从文化持久性的角度来看,《变迁》足以跻身20世纪美国艺术批评的经典。40多年来从未停印。而就历史的观点,《变迁》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将当时“法国理论”的新思想引入现代雕塑讨论的著作之一。克劳斯借用结构主义、现象学和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观点阐释现代雕塑,未必是一次彻底成功的尝试,但她的洞察力确是深刻犀利。回溯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便能理解克劳斯成书时的勇气:《变迁》是在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的阴影下形成产生的,在当时,那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批评体系,可谓铁板一块。《变迁》的成功与它经久不衰的相关性,使之成为克劳斯远见的一座丰碑。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书中所及的范式变化。

贯穿全书始终,克劳斯向我们强调,时间是雕塑的主要属性,与较为明显的空间运用同时存在。从塔特林到塞拉,克劳斯据理力争书中作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外在性”、持续性和公共性,明确它们与减少主义(reductivist),还有抽象表现主义及其后人的瞬时视觉性(instantaneous opticality)的区别。在建立命题的过程中,克劳斯界定了许多现代主义经典之作的时间性特征。她向我们展示了作品之间时而微妙、时而鲜明的各种差异,从构成主义、未来主义和摩尔作品中观念性的分析型时间,到隐含在罗丹、毕加索以及海泽作品中经验的持续性时间,再到史密斯和超现实主义作品中缺乏连贯性的时间感。克劳斯的论证一针见血——尤其是她对布朗库西与杜尚的相通点的分析,实在精彩至极。

无论书写,还是阅读,《变迁》的体验在于发现。作为读者,我们受邀同行。在书中最后一章,克劳斯把我们带到极简主义,我们发现自己所在的这个终点,才是她成书的起点:极简主义在1977年向当代艺术观众提出的各种挑战。对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的总结中,克劳斯要求我们——我想她是有意的,但未必充分意识到自己观点的潜力——去质疑雕塑经验的基础:艺术作品的作品性究竟是什么?雕塑的意义又究竟是存在于作品自身的先验,还是来自实时的体验?最后,《变迁》所及的问题中,最为发人深思,却也欲言又止的是:“现代雕塑”的意义真的气数已尽了吗?一直到数年后,当后现代主义的“扩展场域”(expanded field)迎头赶上时,克劳斯才真正应对了这个问题。在此之前,读者只能流连于自己的猜测想象。

*      *      *

1977年,克劳斯能在一本书中收录所有关于现代雕塑的论著。2016年,当我们试图通过著作翻译,增进跨文化理解时,却发现这已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实在遗憾!现如今,艺术家、展览空间、批评家、策展人,还有各类著作,其数量正以40年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壮大。当代艺术涉足之广,为了寻找东西方文化知识中至关重要的代表作,我们又该如何入手?

从一开始,仅仅把又一本关于现代艺术的西方论著译成中文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所设想的,是一个更长远的计划,而克劳斯的这本书和威廉•塔克的《雕塑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当然也是最关键的起步。多年来,我们许多人都在感慨,艺术史和理论术语的译文五花八门,缺乏一致性。以克劳斯书中的关键词“极简主义”为例,表面上如此简单的术语,却也有各式各样的中译版本。我们衷心希望,之所以挑选这本书,可以有机会重新梳理现代主义的相关词汇,为将来此类词汇的使用提供一份样本。总而言之,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扎实的起步,成为之后系列翻译的基础。

我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执教近20年,这本书一直是我本科雕塑课程的核心基础读物。每年9月,面对新生时,我一次又一次地意识到这本书经久不衰的相关性和它的教学价值——这不只是一本雕塑史,更是20世纪晚期西方世界的艺术批评史。我们由衷希望这本书的翻译可以对中国学习雕塑的学生们有所借鉴价值。中央美院雕塑系,中国当代艺术讨论的重地,正是本书理想的诞生之地。

James Carl (柯乔)

2016年11月于上海



  • 累计评论(0)
已经到底了

现代雕塑的变迁

¥39.00

规格 数量 单价 库存
现代雕塑的变迁
  • -
  • +
¥39.00 100

1合计:¥39.00